日前,全国各省区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业已全部公布。其中,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29个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和一些传统经济大省出现了GDP增速回落的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和上海GDP分别为8%和8.4%,分列全国增速排名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同样,山东增长11.1%(增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广东增长10.2%(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江苏增长11.4%(增速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那么,如何解释这部分经济大省(市)GDP增速回落之谜呢?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角度予以分析。
第一,由...
作者文章归档:乐嘉春

警惕地方政府债务的三大潜在风险
最近,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地方债务风险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这份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万亿元。尽管审计署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但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仍然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在笔者看来,当前地方债务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潜在的违约风险。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有分析认为按目前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其债务率为70.45%,由此推理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但问题是目前地方政府...
海外国际板带来的思考是什么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之际,借鉴境外证券交易所国际板的经验与教训,对尚未起步的上海国际板市场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借鉴,失败的教训我们也要吸取。
其实,所谓“国际板”并非创新,境外许多证券交易所早已允许海外公司挂牌交易。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统计,截至2011年4月,在目前全球52个会员交易所中,75%的证券交易所都有境外企业上市(即国际板)。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证券交易所中,只有中国与印度的证券交易所没有境外企业上市。当然,在众多境外...
迎接国际板市场需要告别“恐新症”
中国股市日前出现了重挫,许多市场分析人士将引发当天市场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归之为国际板“兵临城下”。但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影响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是多元的,特别是包括市场对“新生事物”固有的“恐新症”,这也与市场对“新生事物”抱有“近忧”的传统有关,从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开设到股指期货的推出,莫不如此。
历史地看,当初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时,市场也是格外担忧和恐惧,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会因为未来较大的“大小非解禁压力...
外储较快增长对中国经济构成挑战
据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目前外汇储备水平已超合理水平。那么,当前外汇储备较快增长且增长势头不减,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笔者看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势头不减,将增加目前央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难度与复杂性。因为,由于目前人民币仍无法自由兑换,外汇储备增加将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央行被动进行买入外汇的同时卖出人民币的本外币对冲操作,也就是说,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因购买外汇而需要投放相应的人民币。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之一是增加了&...
A股或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最佳“资金池”
如何消解或吸纳当前国内过剩流动性,这是现在和未来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但是,流动性过剩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来讲并非坏事,反而可以加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A股市场有望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资金池”,资本市场也将进入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新阶段。
其实,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是复杂的。首先,货币超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当前货币超发规模很难估计,但确是眼下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其次,导致货币超发的因素还包括刺激经济复苏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持续的贸易顺差等。因为,投资需求历来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
A股走势背离宏观经济面的三点原因
去年以来,A股走势为何总是与我国宏观经济面相背离?这个问题业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热议的一个话题。确切地说,A股的市场表现颇“不尽如人意”,与经济增长的亮丽数据形成较大反差。我国为何会出现“经济热”与“股市冷”的不对称现象?笔者试图从三方面解释原因。
原因之一:迄今为止,A股市场与其说是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面变化,倒不如说是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宏观政策面的预期变化与调整结果。这是导致A股走势背离宏观经济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我国经济表现是相当亮丽的,全年GDP同比增长10.3%,特别是四季度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