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东星

居住地:北京市朝阳区 宁夏中卫人。1992年毕业于银川师专美术系,2004年研修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级研修班杜滋龄工作室,2012级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写意画研究院画家。

当代艺术的门槛还有标准码?


   前两天和张春阳去国贸参观了下第8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11),展览规模不小,有来自中国大陆、港台、亚洲与欧美的近60家画廊参展,年轻的八零后艺术家占了很大一部分。展品五花八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有一批鱼目混珠者。
   香港最烂绯闻影星陈冠希居然也顶着当代艺术家的头衔搞了个一个所谓的装置作品参加了展览。这是什么世道啊?!当代艺术的门槛还有标准码?

Read more

你家不会还养头大象吧?


     东营的朋友来玩,带来些箱家乡的无公害小西红柿和象牙毛笔给我。小柿子看起来就像红色的玛瑙,吃起来自然甘甜,那味道令我想起记忆中儿时吃西红柿才有的味道。
   朋友说象牙毛笔是自己家制的,我戏说你家不会还养头大象吧?朋友知道是我在逗他,诚实的说笔身是另外托南方人做的,所谓象牙也只是笔杆中的一小段,其他部分由骨粉搭配而成,他只是制作笔头而已。象牙部分有镂空的花纹,其余地方还刻就一首兰亭序。无论如何,毛笔还是很讨人喜欢。
   

Read more

周末,实实在在看了两天画展


    周六,春意盎然。去大栅栏闲逛,路过荣宝斋东街,偶然看到一家画廊正在展出李世南的作品,一直喜欢李世南的画风,几十幅作品细细地看了一遍,实在过瘾。
    第二天,在国家博物馆观看了场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等三位艺术大师的展览。三位大师都是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杰出创造和重要影响的人物。展品中,既有雄浑巨制,也有精致小品, 直叫人激动不已。

    

   

Read more

清明,看展览,逛书城,看电影,煲电话



    昨天上午,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了“姜宝林艺术展。”展览的品味格调都是近些年当代画家个人展览中很少见的,包括装裱、宣传品的细节上也都考虑的相当周全。展厅里人山人海,足见姜宝老师的人气真的好旺,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恰好赶上美术馆终于免费对公众开放了,正好又是清明假日,从另一个侧面也投射出策展人的智慧。当然,想要仔细的赏读看来要另找个人少的时候来。                ...

Read more

杨晓阳:时间是挤出来的


  (一)
上午和赵勇大哥以及从日本回来的李卫辛老师去六里桥拜访了李宝林先生。宝林先生七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气度不凡,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并有大幅作品不断问世。
近中午,宝林先生建议就近吃个小火锅。菜全是他点的,不仅味道好,看着也蛮养眼,每人还来了一串冰糖葫芦。
谈及艺术,他说近来对日本的岩彩有了兴趣,想在作品做一些尝试。岩彩方面,在日本从事艺术工作二十年的李卫辛老师当然是行家,当即表示可以在材料技术上给宝林先生当顾问。
(二)
下午陪赵勇大哥、李卫辛老师拜访了杨晓阳院长。李卫辛老师问及杨院长成天忙忙碌碌的可有时间画画?杨院长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就算再忙也没有撂下画...

Read more

爱你一万年


    一早起来,不洗脸、不吃东西先抓起笔写上一个钟头的大字,这已经成了我近半年来每天必做的事了。

    说起来惭愧,念大学的时候过去总觉得把画画好就行了,字么,差不多能落款就行,所以压根就不拿书法课当回事。近些年,在画画的过程中,愈来愈感到书法与绘画之间互通互融实在太多了,尤其在阅读古代先贤的作品时,更感书法在绘画的意义巨大,始拿出一些时间在习字上,也常常为当年不好好上书法课而懊悔。

      前一阵子宁夏书协主席郑歌平先生打电话给我,也说到了习字的事,并鼓励我:...

Read more

弟弟昨天成功从日本撤离


    在日本国际学院留学的弟弟昨天下午成功的从日本东京撤离回到了北京。父亲在第一时间告知这个好消息,撂下手里的工作赶到弟弟家,重逢时刻大家都显得很激动。回忆前几天在日本亲历地震的惊魂时刻,弟弟依然心有余悸,亲戚朋友们纷纷来电话表达关切之心,令他非常感动。
    弟弟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他那些依然滞留在日本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他们班里选择撤离的只占了极少数。之所以没有撤离有大概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同学还没有接到本国有关撤离的通知;二是个别同学觉得事态不会太严重;三是有的同学觉得机票太贵,还在犹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