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扬文

.

环球谈话1 为什么要开“环球谈话”专栏


    首先,这是互联网精神的使然:开源、全球化、互动交流,同时相互促进某些东西。其次,是针对《环球时报》。上次也说过了,它有“时报”,我有博客和互联网,看谁是真环球?我很不喜欢以一个环球媒体之名来集聚伪学道和伪命题。今天这个世界,是容不得某家独言,既是环球,就让环球之人来参与,我也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就是吴扬文,PK一个伪字打头的《环球时报》又有何难哉?


    其三,是追求一个更大的客观环球世界的视角,同时引带我们的所思所考,论证一下有关普世和不普世之间的边界。声明一下,我是倾向普世主义的。既然有互联网,强调的就是互联,不是独...

Read more

环球谈话2 国土部敢问责地方政府么?


    今天,中国曝出国土资源部将开始就土地违法进行察问责约谈的消息。而违法问责的内容将按照三部委制定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严格执行,约谈对象则涉及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且今年被约谈的对象都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15%,并在全国范围月平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排名靠前的城市。据称,国土资源部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施违法土地测量,其覆盖力达到全国的2859个县,因此,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对于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与土地违法占用者而言,皆当公平简单,无需花什么口舌。


    然而,就这场土地执法问责行动而言,国土部却在9月份...

Read more

环球谈3 驳革命史造就中国价值观论


    12月14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又推出一个 “什么是中国主流社会”的系列论章,看来,《环球时报》在2011年迎面将至之际开始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缺失担忧了。然而仔细深考,时报所忧的,其实并非中国主流价值观,而是当下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危情。社会价值观与政治意识形态,本来两码事,却硬拼凑一起,所以,当高级编辑黄晴发出《革命史造就中国主流价值》论时,也就显得实在为难甚至荒谬了。


    而要讨论中国主流价值观,首先应当解知何为价值观。我想,价值观这个东西,在中国着实应当好好讨论一番并值得广泛普及。所谓价值观,也为价值观念,...

Read more

疾评86 讨论一下后朝鲜半岛


    显然,这个2010之末将带上一个惊叹号告终,并给2011一个大问号的开始。为什么呢?东北亚的局势一边倒地向朝鲜的破灭演进,而且正在加速。曾经预测的时间表稍事提前了一些,而现在,则不会再晚了。


    在先军政治之外,我们应开始讨论一个后军事时代的半岛战略。虽然它依然还会叫朝鲜半岛,但此朝鲜非彼朝鲜,将是一个去核、去强权也去世袭的和平与民主的半岛。


    这样一个半岛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很好。至少,这是我的直观判断。这样,到首尔和到平壤乃是更...

Read more

疾评录84:给2010楼市泡沫的悼词


    现在,是时候为2010中国楼市泡沫破灭致以最后悼词了。


    记得去年此时,国务院也曾提出要求遏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紧接着就拿地首付不低于50%,拟打击开发商囤地、炒地,同时,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0%也随之出笼。而刚进新年,2010年1月18日起,央行便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到今天,央行再次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再次冻结银行资金约3500亿元,成为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而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最高...

Read more

疾评录85:中国经济即将全面失控


    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已不能准确描述中国的经济状况。这个巨大而单调的经济体正变得越来越离奇而不可预测。这个所谓改革开放才三十年的国家,显然已无力掌控这个庞然大物,对于习惯以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来说,眼前的经济正变得迷离莫测。某种意义上,它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危险的物体,所形成的巨大泡沫随时可能迸裂。


    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预言未来甚至下一刻,因为这个国家并没有真正的经济。


    也没有一则权威的意见为这场经济指明未来的路径,因为所有的权威都只建立在权力而非科学基础之上。随着各种...

Read more

疾评录82:重庆向左 成都向右


吴扬文转铅笔经济研究社陈青蓝一篇,美文共赏!

    重庆向左,成都向右。成都和重庆都被中国政府赋予了改革试验田的地位,但这两个城市的试验却路径大异。重庆仍然在向中央要政策,要求成立国家级的新区“两江新区”,意图仍在以此概念圈地,并拉外来投资。更糟糕的是,重庆在意识形态领域极速左转,打黑唱红,在经济领域打击私人资本,在很大范围内强化国企的垄断地位。

    而成都却在以制度的革故鼎新从实质上推动改革,取消束缚个人自由的户籍制度,推动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所谓“重庆向左,成都向右”,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重庆...

Read more

疾评录83:批环球时报7日论


    你有《环球时报》,我有博客,你发你社论,我发我博文,就这样很爽地干上了。实在不喜欢这个报社的作派,一副主流态度,一个伪命题研究,一个伪学者集合,还更好作伪观点的传播。


    7日该报又出社论,称别让“弱势”情绪在中国蔓延。社论出笼,只是因了前不久由《人民论坛》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其中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网民则高达七成。这一结果,几乎达成中国社会全民“弱势化”倾向,弱势如此普及,实在与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繁荣和大国崛...

Read more

疾评录82:中国楼市返朴归公趋势渐朗


    在2010年岁末将至之际来作一篇中国地产置评,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作为中国高速城市化的推手,房地产在最近10年中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无论是中国普通民众、地方政府乃至金融、投资、海内外热钱的积极认可都是积极认知、认同与认可的,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房地产成为了政府财政和地方经济快速启动和发展的有效杠杆。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高热,催生出房地产给这个远非成熟的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相互传导,互动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尾大不掉的畸形经济体,更严重扭曲了整个社会心理和价值观,这样的结果,恐怕是中国房地产发轫之始所始料未及的。


  ...

Read more

疾评录81:有必要打打刘志勤们的气焰


    前不久,累积一个不长的时间里,看到《环球时报》推出了一系列文章,多都是一些激烈抨击欧美各国媒体与政论者们观点的,便看出,这是时报作为《人民日报》副刊针对东西方话语权争夺而进行的一套有计划的造势传播。一周之前,便写了博文进行了批评。今天又看到该报发出瑞士媒体非议中国作者的报道,才知道,那位早就很不上得台面的“孔子和平奖”的始作俑者刘志勤,因为过于张狂的说话作文,受到了来自欧洲媒体的普遍质疑与集体炮轰。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


    这个刘志勤是什么人,没有人知道。而《环球时报》却在他的一篇要用软实力战胜西方话语霸权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