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延声

画家

万荷堂的畅想——为黄永玉先生画像


我的毛笔速写 黄永玉先生

京郊金秋灿灿。2010年9月4日下午,我如约来到通州徐辛庄万荷堂,拜访黄永玉先生。

黄老一生周游世界,在香港、意大利都有豪宅。在家乡凤凰城的江边也有他独特的画室。“朝发辰阳夕宿苍悟”。在京郊,又建了万荷堂大画室。我刚进门见砖墙影壁镶嵌着荷花图案的陶塑。庭院里种着数十株古老的梅树,摆放着姿态各异的大头娃娃雕塑。迎面是大殿,门楣上挂有黄老题写“万荷堂”的横匾。进了大殿的门即为黄老的画室,看到这里的建筑装饰与摆设都是古香古色的。在高达6米多的墙上,挂着他正在创作的3米见方的彩荷图。黄老身着画有达芬奇作品图案的围裙,这可能是从意大利带回的吧?黄老多才多艺的创作,...

Read more

我的老师黄胄先生


昨日下午刚刚在北京画院做了讲座“必攻不守——谈黄胄先生的治学精神”,适逢今日正好是教师节。我重读我的《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录此文缅怀恩师黄胄先生:

我的毛笔速写黄胄先生像

 

黄胄(1925-1997)

国画家

黄胄

必攻不守 延声画我 我题 黄胄

 

黄胄:必攻不守

1980年的夏天,我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后,满怀激情地在黄胄先生等领导下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1987年又协助黄胄先生创建炎黄艺术馆。作为黄老的学生和助手,我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前后时间长达17年之久,建立了深厚的亦师亦友情谊。这种情谊,有种血浓于水的深情。我清楚地记得,得知黄胄老...

Read more

艺术为人民——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


    今年9月24日是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曹禺先生是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也是戏剧教育家,为我国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好友戴卫邀我为再版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画插图,我们曾专门到过先生的家拜访。1995年,我去北京医院看望过先生,并为老人画像。没料到第二年冬天,他老人家即仙逝。但每年去观赏戏剧时,我总是想起他。时光梭行,曹禺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多年了,谨以我为他所作画像、缅怀他的拙文和当年与他老人家的合影,纪念我们敬爱的曹禺先生。

我的毛笔速写 《曹禺先生像》,曹禺先生题写:“艺术为人民”...

Read more

鹿啊,鹿




将去上海办画展,我整理图片资料时,有张照片滑落地上,我捡起一看,是今夏在鹿城包头写生,我女儿抢拍的照片:我坐在鹿圈栅栏外一只倒扣着的旧桶子上,两膝上放着画夹铺着宣纸画鹿,几只鹿儿靠近了我,其中一只竟然好奇地从栅栏间探出脑袋,伸到画纸上,盯着我画的鹿儿看。我乐坏了:善惊的鹿儿,能与我这么亲近!

我喜爱鹿。鹿体形矫健,四肢修长,眼睛又大又亮,鹿机智活跃,很有灵气,好似活泼可爱的娃孩。

 

我喜爱鹿。鹿秉性善良温顺。“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向外以防害。”古人将此习性联系到人际关系,推崇有福同享,友好相待,以鹿比喻宾朋,以鹿鸣作为宴会宾客的音乐。

 

我喜爱鹿...

Read more

贺“戴卫艺术展”即将举办


好友戴卫本月17日,将在中国美术馆办展,我真高兴!得知他已从成都来到北京,我赶忙前往看望。他送我一套花巨资新出版的《戴卫艺术》画集。哇!真是非常高档、大气,而且富有个性。我们马上在他住的房间里欣赏起来。翻阅其《艺术人生集》,更是感慨良多。其中收录了我为他写的一篇短文:《新时代的书卷气——读戴卫人物画有感》。1989年,他的画展也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观者如云,盛况非凡。蔡若虹、黄胄等许多美术界前辈亲临观展,评价很高。戴卫善读书,创作别具一格的哲理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又在海内外办巡展。时过20年戴卫再次来京办展,有了许多新作,我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将旧拙文一并发表,以飨观者。


...

Read more

陕北采风(三)——我的毛笔速写


陕北风土人情厚成淳朴,民歌剪纸独具特色,还有汉画像石绘高古凝练,令我们搞美术的人都赞叹不已。好几家美术院校在这里建立写生基地。“米脂婆姨绥德汉”,陕北汉子形象质朴、厚实、刚毅,米脂如今被称为“美人县、英雄县、文化县”,据说貂蝉、李自成和张献忠都生长在这里。沿途我画了几十幅毛笔速写,收获颇丰。我和刘大为还兴致盎然地各自选购了好几幅农民制作的布贴画。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体察,她们以大胆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好愿望,用剪刀和色布(大多是自染的),艺术地再现与创作。其作品造型简洁,色彩明丽,手法稚拙,情调热烈,风格豪放,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艺术感染力。

 

...

Read more

陕北采风(二)——延河水长流


地处黄土高原的延河水,汇入黄河通向大海。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在这里生生不息,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延安精神孕育了新中国,陕北当年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新中国的起点。陕北是一片神秘而亲切的土地,有力地、长久地吸引着我。

最近,我随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创作采风团,赴陕北革命圣地。历时10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启迪,丰富民间艺术的熏陶,红色经典革命精神的感染,现实巨变的震撼,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兴奋之中,尤其是我,更是亢奋不已。

每次踏上陕北,总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我是1943年出生在延安,是喝延河水长大的。父亲李凡夫、母亲陈怡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

Read more

为百岁鉴定大家徐邦达老写像


7月7日,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迎来百岁寿诞。徐老是中国艺术的国宝,全国各大博物馆所所藏之画的一级品,全都经过他的鉴定。徐老博闻强识,练就一双鉴赏家的慧眼。令人敬佩的还在于,不少人试图用重金收买,让他做违心的鉴定,指假为真,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去年秋天,我造访徐老,为他写像。滕芳大姐说,“鉴定是一门科学”是徐老的名言。今天,我谨呈此毛笔速写与短文,为徐老祝寿。

我笔下的百岁鉴定大家徐邦达老

鉴定是一门科学

 

徐邦达先生鉴定古书画有很多传闻,一幅画打开才半尺,就能认出作者是谁,故被誉为“徐半尺”、“国眼”。

徐老家中富收藏,自幼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14岁开始学画,后求教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