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学东

  资深传媒研究者。   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曾供职于北京印刷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1994年调入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从事报纸管理工作。1997年调新闻出版署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曾多次参与报纸、期刊管理有关文件的起草及修订工作。   2000年9月任职信息早报副总编辑。2003年6月调任《传媒》杂志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主导对《传媒》杂志的改版工作。   2006年8月出任《南风窗》杂志总编辑。   2008年12月离职,2009年2月加盟朱德付先生筹建改版的《中国周刊》。

我爱吃蚕豆(一)


我爱吃蚕豆(一)

 

蚕豆是我老家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在老家,每年冬天,在田间地头,女人们都会用农具在田埂边上种上豆种。

种法很简单,把土扒拉开一个很小的坑,撒上两粒蚕豆,然后用土盖上。

撒上灰,一来过冬保暖,二来灰里有钾肥,也算是补充养分了。

老家有句方言:咕咕归家(吴方言,音近似故,go,普通话中无此音),蚕豆开花。

意即待到春天咕咕(布谷鸟)叫唤,蚕豆就开花了。

这是乡下人根据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判断时令的一种简单方法。

虽然北京的许多餐馆里,都有蚕豆,葱油蚕豆,芸豆,豆瓣雪菜,油浸蚕豆,等等,我也都会点,但其实吃起来,无一种能入我法眼,即便是常州宾馆做的蚕豆。

实在是...

Read more

码字是一种生活方式


码字是一种生活方式

——流水账6月6日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今年端午节,日子凑巧得很。

早上上围脖溜达,中国周刊负责微博维护的小姑娘很敬业地发了一条祝端午节快乐的帖子,与我心有戚戚: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而裁缝老师搜罗的关于李娜夺得法网冠军的媒体品论,也实在难为有心了:

“《娜姐法网夺冠媒体也疯狂》
 最政治意味:李娜登顶大满贯(人民日报); 
最网络性:额滴神娜(京华时报);
最女人味:娜一吻,娜么美(扬子晚报);
最爷们:娜么爽(济南日报);
最...

Read more

流水账6月7日


流水账6月7日

 

早上起的比较早。

冲个凉后,胡乱填些东西,便出门了。

车今日限行,照例51路刘家窑倒换5号线。

但我很快发现,上下班高峰时,每条线上的情况都大致类似。

在刘家窑,我是第二趟车上去的。

这感觉,就如我后来过了惠新西街南口后发的那条围脖一样:

“上下班高峰时,所有地铁的感受大致相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不,早上地铁5号线强劲的空调下,我的肌肤还是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别人的体温,且非一人。无处可躲。”

这是真实的感受,恐怕还有比我感觉更不好的人。

到班上,把稿子交了,安排做方案,看了一篇稿子。

不过,今日颇为不舒服。

一天眼睛都涩得很,老是感觉眼镜上有异物,隔了一...

Read more

流水账6月5日


流水账6月5日

 

昨晚没休息好。

喝了不少酒,看完李娜的比赛,比较兴奋,躺沙发上乱拨电视遥控器,直到3点半。

躺下之后,没想到蚊子开始袭扰我,

算来也是一夜无眠,眼眶黑乎乎的。

上午陪丫头去上美术课,顺便理了个发。

一个看起来很肮脏的小理发店,名字很大,东方,

不过手艺不错,价格公道,洗剪吹去年才8元,今年10元。

在北京,哪儿还能找到这样的价格?

自丫头去少年宫学画画之后,我一直就在那儿理发。

中午到马连道喝茶。

我人大哲学系师兄文峰兄自海南来京公干,相约一见,我约他到自家店里喝茶。

文峰兄大学毕业时选择去了海南,我在给中国周刊写的两篇文章中,都没点名地提到了他,一篇是写...

Read more

流书记6月5日


流书记6月5日

 

这几日晚上都是大酒,酒后也就无法集中精力阅读了。

惭愧。

今天开读曼德拉的《与自己对话》。

曼德拉是位圣人,也是位普通人。

我很高兴的是,我养成的随手流水账的习惯,竟然与这位圣人的记录习惯相似。

自然,我的记录只是微薄的个人叙述,家长里短的,无关乎伟大的梦想。

不过,如今的时代,自我叙述能够做到不隐恶不虚美,已是大不易了。

书刚开始阅读,还没有找到感觉。

倒是奥巴马给曼德拉写的序言,很值得一读。

这序言给我两方面启示。

一是美国总统或总统幕僚班底的文字水平,真的是又一次让我膺服,而同时绝对地鄙某些人的空话套话假话无聊话。

仅仅个体叙述中的假大空,还不关他人事...

Read more

流水账6月2、3日


流水账6月2、3日

 

2日

连续喝酒,久未动车了。

车身上一层灰,也有些陌生感了。

西二环出奇的堵。

不过,再堵,慢慢爬行,也到单位了。

打开电脑,斗爷发来一条私信,约晚上一坐。

呵呵。

上午,在办公室写了篇中国周刊检讨之为什么写小人物的命运。

前两日南方传媒研究吴自力老师向我催稿,我原本想把这篇给他的。

贴在内部交流系统,让兄弟几个先看了。

犹豫之后,还是决定贴在博客上吧。

给吴老师的稿子,反正可以过了假期给,放假时,应该赶得出来。

下午,与营销部门的同事交流,与老马等继续交流。

评定稿费等级。

傍晚,原来印厂的负责人来,还是我过去的学生,匆匆一见。

晚上去斗爷处,喝了场大...

Read more

流水账6月4日


流水账6月4日

 

早上天有些阴沉。

穿过乌云缝隙的阳光似有些忧郁。

大清早起来,关上书房的门,一人独坐电脑前。

打开电脑,见围脖上有朋友发的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听,并转发。

听,并转发歌一曲,华丽的假期MV,虽然韩国人的语言我无法听懂,却依然让我心有戚戚。

读鲁迅先生一首老诗,并抄录之: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敢有歌吟动地哀,于无声处听惊雷。

他妈的谁敢说鲁迅没文采诗不好?

坐在电脑前,想起22年前的今天,我正在江苏武进的乡下拔秧,梅雨季节,天有些阴,蹿条和蚂蝗相伴泡在秧田里的我。

整个上午,做电脑前,主要想把汪洋...

Read more

流书记5月31日


流书记5月31日

 

继续《荀子译注》和《时间的玫瑰》。

结束《荀子》非十二子第六和仲尼第七的颂读。

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

安亡其怒,出往其雠,天下大决。

势不在人上,而羞为人下,奸人之心。

学了一个用典,禹行舜趋。

结束《时间的玫瑰》之特拉克尔:陨星最后的金色。

因为对北岛笔下的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不熟悉,所以,阅读起来,还是颇为吃力。

尤其是像我这般传统的人,看到描绘诗人的乱伦、吸毒等等,总是胆颤心惊,

精神旅途孤独的漂泊者,必须这样迷失才能...

Read more

想不起来的儿童节


想不起来的儿童节

——流水账6月1日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

丫头撒欢了,一大早起来,就坐在电视机不动弹。

我出门上班时,她还不肯关电视。

不过,算了,今天是她们的节日,就随她吧。

只是,我们还要工作,只能让老太太和她表哥陪她耍了。

我们小时候过过儿童节么?

在单位,我突然问老马和韩哥。

当然有啊。这个节日又不是现在才有。

韩哥和老马回答说。

可是,我怎么一点也记不起来,小时候儿童节怎么过的了?想来想去,就是想不起来自己是否在儿童节收到过礼物。

我接着说。

儿童节大概都是农忙季节了,要收油菜籽,麦子了,学校都放忙假了,怎么过儿童节?

我自言自语。

是,小时候在乡下,农忙期间,...

Read more

流书记6月1日


流书记6月1日

 

早上如厕,拿起了读库,随便翻翻。

翻读了欧逸文的《红的》。

这是讲在中国做葡萄酒生意的文章,仔细一读,很有味道。

我最近对外国人描写中国的生活生意的文章感起了兴趣,

比如,此前读过的James McGregor 的《十亿消费者:中国商业的机遇与陷阱》等等。

这些书和文章,一改过去一些文章留给我的隔靴搔痒的感觉。

他们书文中呈现的自己观察的中国生意与生活场上的细节,实实在在把中国的诸多真正独特的东西揭了出来,其尖锐性,远比我们国内名媒名记的批评性揭黑性报道要直抵中国生意与生活的幽暗处。

虽然,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常常是那么的轻淡飘忽。

这才是中国特色的东西。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