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医专家表示,SARS、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作用机理都是抗病毒。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板蓝根等凉茶以及中药能起到预防作用。”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板蓝根抗流感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上的证据,仅仅停留在多年来具体病例积累的临床经验上,经验证明中药板蓝根可能作用于人体细胞保护,使其免受病毒侵害,或者是提高了人体免疫机能。
&...
作者文章归档:易海涛
有中医专家表示,SARS、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作用机理都是抗病毒。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板蓝根等凉茶以及中药能起到预防作用。”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板蓝根抗流感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上的证据,仅仅停留在多年来具体病例积累的临床经验上,经验证明中药板蓝根可能作用于人体细胞保护,使其免受病毒侵害,或者是提高了人体免疫机能。
&...
价值中国网的任凌云先生有一篇专栏文章《和谐共赢的医疗体制研究》曾经提到过一个想法:“医疗收费实行病种治疗费用包干机制。所谓病种治疗费用包干机制就是把所有已经出现和治疗过病种设定一个治疗包干费用,即患者得了一种病在某个医院就医,治愈后,不管实际医药费是多少,只需向医院支付固定的包干医药治疗费。”这一想法的大体思路就是确定一个常见病的平均治疗费用,物价部门再把这个标准设定5个档次(第一档为标准包干费的100%,第二档为95%,以此类推)。物价部门要会同医疗主管部门据此制定一个病种治疗包干费目录。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确定自...
今年3月9日晚上7点左右,王某因发烧、呕吐,在同事的陪同下来到武某的黑诊所看病。据王某的同事孟先生证实,来到诊所后,“医生”武某提出需要输液,就给王某输了“头孢”等。随后王就从沙发上滑到地上,一动不动。孟先生随即报警,并拨打120。王某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据悉,事发后武某即锁门逃离现场,3天后,武某到派出所投案自首。经医疗专家鉴定,王某因过敏性休克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武某在其死亡中承担全部责任。
法院认定,武某非法行医,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行医罪,鉴于其有自首情节,可从轻...
为什么医院“热衷”于将太平间外包出去呢?行内人士介绍说,一方面是医院为摆脱财政困难将太平间承包出去,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医院负担,减少编制。
某医院的职工气愤地表示,他母亲在自己工作的医院过世后,竟还必须走后门,才能将遗体尽快运往殡仪馆,一切皆因医院的太平间外包给了殡葬中介公司托管,为了推销他们的殡仪服务造成的。据了解,广州许多医院都将太平间外包给了中介公司,其中不乏一些三甲大医院。(12月7日《广州日报》)
在关系到死者家属尊严的...
目前,甲流病人持续在增长,当前的流感病毒90%以上都是甲流病毒,疫情主要集中在交通便捷、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和集体单位,其中学校学生占了绝大多数。新年将近,尤其是春季期间铁路运输高峰期间,人口的大量聚集和流动势必会出现新的甲流发病高峰。
相信卫生部门和铁路部门能够联手,做好防疫的工作。比如在车站做好通风、消毒等工作,把流感传播降到最低。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希望回家过年的人做好防流感的准备,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0日正式发布了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药品目录》甲类部分。
有以下几个变化:
A 可报销药品新增260个。“新目录”分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3部分。西药部分和中成药这两部分药品,为基本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西药品种1140个,其中甲类349个,乙类791个;中...
前段时间,因为在一些重症病人在接受“甲流血”的治疗后症状转好,故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的医疗机构呼吁曾经感染甲流的痊愈患者以及疫苗接种者能自发捐献血浆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就在各地呼吁“捐血救人”的当口,专家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如,北大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认为甲流重症患者的症状之所以在输血后能够改善,关键原因在于输入血清可以补充免疫球蛋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只要输入新鲜血液就能改善重症患者的症状,而不再于是否是“甲流血”,因为康复者的血液虽然含有抗体,但含量很低,抗体要想发挥中和作用...
解决价格问题永远只是肤浅的,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解决不好,垄断价格也将难以打破。医疗体制改革应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望“一降了之”或“一升了之”而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只是一种妄想。显然,先解决好医和药两大体系彻底分离问题、实现医院由营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要远远比在价格本身上下功夫强得多。
既然医药价改明确了医药分开的方向,其实更应让医疗价格的形成机制与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全分开,互不干涉...
“52岁以上的人对甲流免疫吗?”昨日,针对网络上出现的一条信息,54岁的宋先生很是高兴。不过,记者就此采访西南医院专家表示,此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昨日,一条在网上出现的甲流防疫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称:1918年至1957年,人类曾遭遇过甲流,期间出生的人大多对该病毒已有免疫力。
“完全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推断。”对于这样的观点,西南医院传染病科教授毛青态度鲜明。他分析,上世纪初,全球暴发流感,但是,任何病毒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变异。
提出“52岁以上人群对甲流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