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惠永生

本博客均为博主原创,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畸形的农技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目前,科技推广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诸多农资企业以科技推广之名开赴一线市场,试图圈占更大的领地。
 
市场经济之下,人们无利不起早,不论是科技示范、农业咨询还是专家坐诊,说到底依然是产品的推广、品牌的推广,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于是,在农业基层市场,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农民对科技推广非常欢迎,他们渴望改进生产技术,渴望得到更多的增产信息;企业也对科技推广抱有巨大信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忙碌于基层,但农民与企业各自抱着自己的...

Read more

农资涨价谁是幕后推手


 
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种粮热情消减,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虽然国家对农民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强,但依然无法抵消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入不敷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农资价格的猛涨,逐渐成为农民放弃良田,进城务工的最好理由,国家的粮食安全随之将面临威胁。
 
其实,客观分析国家的粮食补贴,对于全国数亿农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扑灭”农民购买农资、良种、农机具,以及灌溉、收割等产生的成本。如果遇到当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更是血本无归。
 
农资涨价的原因是多方因素的综合体现,但应当从源头上寻找...

Read more

科技催生新农企


  3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

  在田间地头和科研院所,温总理再次阐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农业根本的出路在科技。在耕地总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只有走科技的道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今后五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而对我们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农资企业来说,农业科技创新是中国农资企业的...

Read more

农资经销商为何看好“洋”产品


  

  岁末年初,各地植保会相继举行。农资届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商趋之若鹜。经过与多为经销商沟通,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经销商普遍喜欢代理国外品牌的产品。而来参会的人们,主要的动力是想通过各类植保会,找寻这类产品。有的甚至通过国内的代理公司渠道来销售国外品牌。

  在产品多如牛毛,国内品牌更是数不胜数之时,国内的经销商却不看好这些产品和品牌。以至于,厂家经常派出大量的业务人员,挨门挨户的推销自己的新品,但收效甚微,甚至惹得商家心烦。这究竟是为何?


  市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其实,经销商的这种需求表明:市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经销商正在努力的...

Read more

大破局


  

  自第四届农资营销节结束之即,笔者想起之前与某业务员的聊天。他说,由于是新手,到了未开发的新市场,环境不太适应,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零客户、零市场、零销量,一个人住在廉价的招待所,面对无处下手的局面,心中压力之大,恐惧之深,无人能懂。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无疑是被人投入孤岛之上,令起自谋生路。

  又是一年的开始,更有无数的业务新手被投放市场,没有客户就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工资,在这压力和危机并存的环境里,业务人员该如何找到破局之法呢?

  其实,在本刊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农资营销节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这个理念不仅是现代业务员的独门秘籍,更是业务员打开未来之...

Read more

黄金屋


  

  某植保会,上演罕见的一幕:

  《销售与市场》农资刊展位前,书刊几乎销售一空。闻讯赶来的参会企业和经销商,围在展位旁,详细地询问订阅活动。畅销书《诊断》已经剩下一本,而糟糕的是,多位读者同时看上了这本书,在价格谈好之后,四个人同时付钱。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爷见势不妙,一把把书揽在怀里,大声喊着:是我先看上的,该归我!另外几个付钱的经销商见状,先是一愣,接着一拥而上,争抢此书。

  一番争吵,引来多人围观,人们不禁感叹如今农资人学习欲望之强烈。一位前来购书的朋友说,每年在这个时候,他都要来买书,做农资的,不读书不行,只知道卖货,迟早会吃亏,当遇到瓶颈再读书,悔之...

Read more

【农评19】农资公司该不该建自己的网站


    

  这段时间,不少人在网上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农资公司该不该建自己的网站。不建自己的网站怕落伍,建一个网站又没人打理,还是闲置。面对风起云涌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不甘落伍的农资人,是否要建自己的网站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像阿里巴巴、慧聪网、团购网等网站迅速崛起,并且成交数额庞大,影响广泛。各行各业的企业都纷纷触网,貌似谁没开展电子商务就落伍了一样。

  农资人士也蠢蠢欲动,恨不得也把自己的产品搬到网上。加上不少建站公司的宣传,更把这股风吹大了。农资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现象。

  那么,农资公司该不该上网,该怎样上网呢?

  ...

Read more

【农评18】农资行业需社会舆论的正面关注


 

  与服装、食品、家电等大众行业不同,农资行业作为后起之秀,一直少被大众所关注。而每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即是农药残留、化肥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被人们指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各地政府部门也恨不得把农化企业全部搬出城区,远远地抛之于荒郊野外。

  其实,农资行业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中国13亿人口,人人需要吃饭,于是农业成为养活这么多人的重要产业。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人口急剧增加,还有农业从业人数的减少,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高产、高效的农业,而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是保证粮食增收丰收的关键所在。

  在保证全国人民的口粮的同...

Read more

【农商评述17】农资经销商普遍看好“洋”产品


 
年末,各省植保会相继举行。农资届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商趋之若鹜。在与大家的聊天中发现,经销商和零售商来参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产品,二是旅游休闲。
 
找产品是经销商和零售商参会的主要目的。现在厂家的产品多如牛毛,商家为何还在苦苦寻觅产品呢?原因有如下方面:
 
有经销商反映,国内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质量实在差强人意。作为一线销售商,他们要与农民面对面。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而且都是老熟人,他们来买产品,首先要的是产品的效果,其次是产品的价格。但国内的产品都承诺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但农民在使用后却效果不佳。这让销售商在熟人面前很...

Read more

【农商评述16】关注万庄农资流通模式


【新闻点】
 
万庄以专业化肥物流起家,目前他们已将业务延伸至农药、农机和饲料等涉农行业。采访中,化肥、农药企业的代表和物流产业的专家都对记者表示:“现代化程度高,效率高,综合服务成本低,这就是万庄的核心竞争力。”
 
【农人短评】
 
万庄农资流通模式在首届农药物流模式高层论坛上成为热点话题。作为区域性的流通模式,万庄在某些方面做得还是相当出色。
 
特点1:硬件方面:县级仓储配送中心40家,仓储面积30万平方米,链接1000家分销商。
 
特点2:技术硬件:配置运输车辆和危险品专用集装箱,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