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运六气看中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诊疗体系
顾植山
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上古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各种周期性变化,从太极的开、枢、阖三种动态产生三阴三阳六气周期,由万物变化呈现的“生、长、化、收、藏”五种时相产生“五行”(或称“五运”)周期。合称“五运六气”。
伏羲时代,找到天文28宿,通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天象来把握一年四季,而称“天皇”,推崇春天万物发生的气象而形成“龙&rdqu...
作者文章归档:陶国水
从五运六气看中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诊疗体系
顾植山
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上古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各种周期性变化,从太极的开、枢、阖三种动态产生三阴三阳六气周期,由万物变化呈现的“生、长、化、收、藏”五种时相产生“五行”(或称“五运”)周期。合称“五运六气”。
伏羲时代,找到天文28宿,通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天象来把握一年四季,而称“天皇”,推崇春天万物发生的气象而形成“龙&rdqu...
中医药人应与“中国学派”建设同频共振
------观电视剧《老中医》引发的思考
最近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老中医》,着实让中医又火了一把,大家对于中医药的关注度飙升,这是好事。在感受主人公翁泉海捍卫、传承、发扬中医的同时,萌发了对当前中医药现状以及中医学术流派建设的一些片段思考。
1、中医药发展的有利环境与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淡化并存
《老中医》剧情所发生的时段处于中国社会动荡时期,同时也是中医药历经磨难的时期,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废止旧医案”,引发中医界奋起抗争。这件事已经过去90年了,相反的是中医药不仅没有...
几月前收到友人从成都寄来的《曾懿集》一书,展卷可见古朴的书封上,有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题写的书名。此前对曾懿女医关注不多,只是在整理明代无锡女医谈允贤《女医杂言》过程中,为撰写文章查阅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医时有所涉猎。今有机会品读《曾懿集》全书后,得...
我与吴锦洪老,都是徽州人,吴老在休宁,我在歙县,都属于新安“一府六邑”。后来,我与吴老都去了合肥(安徽中医学院,现已更名安徽中医药大学),1970年吴老又奉调蚌埠(蚌埠医学院),我则于1972年底来到芜湖(皖南医学院)。吴老大我十多岁,虽然后来我们两个一南一北,但有一件事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研究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属于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分支。 徽州文化,被誉...
孙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文明开启于上古炎黄,世世代代继承发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统一变易的世界观、义利相济的人生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等六大核心理念,持续传承至今已越五千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医药学,是当今世界唯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优势凸显、完整保存、代有传承、不断发展的医药学,这是中华民族原创的、自成体系的医学科学,其理顶天立地、其术济世活人、其声闳中肆外。数千...
吴老锦洪先生,乃安徽新安医学研究先驱之一,在我省医界素享盛名。近日国水同志来函,邀我为吴老《五运六气入门讲记》一书作序。吴老归道山已有十余年,今闻先生遗著将行付梓,甚为欣喜。
忆及与吴老相识旧事,竟已逾半个世纪,其时先祖父徐恕甫先生奉调入安徽中医进修学校,我亦被荐入该校学习,而吴老亦由休宁调来任教,其后十余年间,吴老与我亦师亦友,相处甚洽,直至1970年吴老奉调前往蚌埠医学院。先生宏深的学问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影响颇多。君子立身,泽被后人。吴老锦洪先生学识渊深、胸襟博大、品格儒雅,从医六十四载,德艺双馨,心系中医传承,尤其对新安医学研究,用功甚多,身体力...
“梅子熟时风雨频”,伴随6月21日夏至节的到来,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黄梅雨季”。诗言“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节气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阳气逐渐开始收藏,阴气开始生长,此时节该如何养生?
风邪与暑湿致病
《易·复》载“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周期节律是同频的,即“天人相应”,而这种天人同构的规律可以通过五运六气学说表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