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鲁邦升

律师的专业水平不是体现在法律本身,而是体现在产业领域;法律知识对执业律师来说,充其量只占10%,关键取决于律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思辨能力。律师的胆略、社会阅历、道德水准、人格魅力和知识背景,是衡量律师能否胜任复杂疑难案件的基础,敏捷的思维和思辨能力,是准确把握案件切入点的前提条件。一个优秀律师不一定是法学专家,但必须是精通哲学、人文科学,正义感强,有社会责任心的“道家”;律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关键取决于对法律精神的把握,只有正确领悟立法者的本意,才可以正确处理“情、理、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为和推进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这是鲁邦升律师在一次演讲中的片段。
    执业前,鲁邦升先后在国家安全机关和政府部门担任职务,96年下海出任投资公司总经理。鲁邦升除拥有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背景外,还精通银行、投资业务和财务知识,对诗词曲赋颇有研究,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谈判技巧,属于“性情类”律师。  
    丰富的阅历和悟性,决定了鲁邦升律师擅长办理复杂、疑难和行政诉讼案件,虽然执业时间不长,但承接的案件基本属于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或疑难复杂案件,如“两个投资者,八年坎坷路”、“10年难题今朝解,53户住户俱欢颜”、“中集物流公司把‘铁老大’告上法庭”等案均属于创国内首例或被收为案例或疑难复杂案件。2005年办理的28件民事、行政诉讼案件中,胜诉的就有27件,胜诉率达96%。  
    用鲁邦升自提的《西江月》来描述该律师的为人处世和执业宗旨,或许是对鲁邦升最好的诠释:  
  长歌短赋乐年华,瘦竹寒梅居士家;
  笑傲庭林皆正气,一身道骨走天涯。

评重庆方面对李庄律师的一审判决


 

评重庆方面对李庄律师的判决
重庆方面又以较快速度判处李庄二年半有期徒刑,只要把李庄一案交由重庆法院处理,有罪判决是必然结果。虽然重庆法院对李庄的有罪判决在意料之中,但被判处二年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因此,重庆方面对李庄一案的处理,可能会引发人们对“什么是法治?”新一轮的讨论;也可能会有人因此而发出“法治建设倒退”的感慨;也可能会有人因此而对重庆的“法治环境”提出质疑。
从判决书的认证角度来看,的确存在严重瑕疵,认定事实存在严重的证据缺陷。对此,自有高人来评判。既然陈有西律师继续担任李庄律师的二审辩护...

Read more

谈吃论酒话吹牛


谈吃论酒话吹牛

   吃,是一种文化;如何吃,更是一种文化。有个成语叫“秀色可餐”,大概是指“看美女可以当饭吃”的意思。对“秀色可餐”最没有研究的大概是当代“邓大贵”了,面对同宗小妹,由于“吃”得太暴,不仅没有吃好,反而把自己吃上了不归路。
    也有个俚语叫“吃官司”,说明“官司”也是可以吃的。不是去吃他,他就会来吃你。既然叫“官司”,说明吃...

Read more

谈“富”论“贵”话“权利”


谈“富”论“贵”话“权利”

    关于“富贵”,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把“富”与“贵”放在一起有点别扭。富者,富有也,与“贫、穷”相对,体现的是物质,有钱又有权势的称之为“富豪”;而贵者,尊也,与“贱”相对,表示珍视或值得重视,体现的是一种内涵、品质和社会影响力。
    虽然“贵&rdquo...

Read more

从“心知肚明”谈社会活动规则及“法”的位置


从“心知肚明”谈社会活动规则及“法”的位置
 
在中国,“法”的位置应当摆在最后,开口闭口讲“法”的人,其实不懂得中国法律,充其量只懂得中国在某年某月某日,通过某种方式制定了某部法律。这部法律的背后是什么?一般他们不太研究,甚至没有能力研究。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哲学、道德、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由于太熟悉法条的人,一般来说没有太多精力去研究法律背后隐藏的东西,因此他就不太可能懂得“法与社会”间的关系。而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调整社会关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