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运涛

王运涛,男,1977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州大学副教授,郑州教育博客特约编辑,中国学术论坛古典文学版主,价值中国专栏作家。曾出版《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文学传播纵横谈》等著作,在《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发表40余篇文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有的话也是别人给起的,因此,一个人的名字好与不好首先是别人的事情,一个人成长的历史才是自己的事情,是要自己一步一步书写的。当然,人生的经历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酸甜苦辣。但有些人常觉得生活有些无聊,其实一个人只要不讨厌自己,是不该怕无聊的。不见别的人,正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不读别的书,正好仔细读自己的灵魂这本书。实在无事,也可以做做运动,强身健体也好,毕竟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唯一可贵的本钱。这种事情,常说当局者迷,其实旁观者又何尝清?大多时候,反而是不管身在此山中还此山外,庐山真面目一样不可识得。
 &nbs...

Read more

“锦”秀中华 “温”暖中国——五月里的中国


     2008年的5月有两件事情注定要载入史册,一个是胡锦涛主席出访日本,一个是温家宝总理飞赴汶川,前者是一次跨越十年的暖春之旅,后者是一次百年罕见的救灾行动。两者都是全球瞩目的,胡锦涛主席的日本访问,秀出了一个崛起中大国政治家的风范;温家宝总理的汶川救灾,暖热了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窝。最让世人难以忘记的一点是,这两件事情都是在奥运圣火的映照下发生的事情,这就在历史的底稿上涂上了鲜亮的底色。
     五月的中国领导人,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喝彩。胡锦涛主席的日本之行,挟着十年深情,会故人叙友情,打乒乓送熊...

Read more

基层教学点做好开放教育的三点建议


王运涛:基层教学点做好开放教育的三点建议
 
    当我还整日在网上关注汶川灾情、心中感伤不断升级的时候,我们郑州电大北区开放教育教学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打来电话问:捐了没有?我说捐过了。他说,那好,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对灾区人民的一个交代啊,这个周末给我们教学中心的几位新人培训一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基层教学点的开放教育工作吧。我说,大家都在忙着做,做着做着不就总结出经验来了,说白了开放教育不就是提供优质服务么。他笑笑说,对我们新聘的老师还是讲出来个一二三才好,太笼统了他们不好操作。这位负责人曾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老师的话还是要有问必答的。于是我在...

Read more

多难兴邦中的个人认知与选择


多难兴邦中的个人认知与选择
王运涛
 
    2008年,此诚多事之秋也!1月25日的雪灾,3月14日的藏独,5月12日的地震,真正是“天灾人祸地灾”一个没有少,网上更有人煞有介事地猜测,这三场劫难发生的月份和日期的每个数字加起来正好对应着北京奥运开幕的大好日子,08年8月8日?!更有好事者揣测:五个奥运福娃,福兮祸之所伏也。五个福娃分别画的是圣火(圣火的故乡在巴黎,巴黎发生火炬遭抢)、藏羚羊(藏羚羊的故乡在西藏,西藏发生拉萨暴力事件)、燕子风筝(风筝故乡在山东,山东火车出轨)、熊猫(熊猫故乡在四川,四川发生汶川地震...

Read more

如何面对懂得索要的学生


    最近有学生来信说,现在大学学习快一年了,可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不知道两年之后离开这里,他们这些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可以胜任工作吗?为此,他们很多同学都很迷茫,也有几分畏惧未来的现实。他们花费三年人生中的重要时光来学习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就是为了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在工作中把各种问题处理得游刃有余,可他们又怀疑此刻学的这些理论知识真的可以吗?他们怎样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使它真正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呢?

 大学究竟应该教会我们什么东西,我们又应该在大学中学到什么呢?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应该向老师&l...

Read more

七导和谐 四保稳定——家乐福事件阴影中的高校稳定工作


   值此奥运之年、改革开放30年、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特殊时期,由于西方抵制奥运的诸多表现,诱发了郑州家乐福事件,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定有序,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大力促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郑州电大从大局稳定的政治高度出发,“导”字当头促稳定和谐,探索出了“七导和谐,四保稳定”的做法,珍视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把对祖国的爱,化为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提高素质,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一、教育引导。4月以来,开展“迎奥运、...

Read more

郑汴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一
    高速发展中的省划、市划区域,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硬实力,还需要积极、健康地推广文化资源与文化品牌,以及科学地利用和提高自身文化资源、人文精神等层面的软实力。回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确立的文化目标以及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那早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的构成部分的事实。与之相对应的是,郑州与开封两市文化资源的整合研究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和揭示方面,还有深入与拓展的空间。以往关于郑开两市的文化保护与开发活动中,多侧重于各自历史文化的考证,以及相关的文学、政治、历史活动研究...

Read more

强化共生意识 实现统筹发展


      

   电大创办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若不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坚持创新,转变观念,抓住重点,加快发展,不会有电大今天的规模气象;若不是背靠电大系统的整体效能和规模优势,品牌共建,资源共享,逐级指导,各尽所能,不会有电大今天的质量保证。强者要更有自省的勇气,赢家要更有改革的魄力,发展最好的时候正是改革深化的最佳良机。笔者认为,加强系统建设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电大的过程,就是各级电大统筹发展的过程,核心问题是各级电大共生共赢的问题。眼下,应该紧紧依托教育信息化,实现沟通无限化,系统内“全国...

Read more

用心做教育的美丽兰花


    说起美丽兰花,估计爱上教育博客的人都有印象。确实,对郑州教育博客管理类文章的忠实读者来说,要说美丽兰花,那是相当地有话题。可以说,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更有意思的是,即使你不认识美丽兰花,你也能说这是一个献身教育的人,一个贵有恒、勇付出的人。因为,在我们郑州教育博客这个百花园里,就是这一朵美丽的兰花,常常有思考,时时有话题,正是其思之深远,其德之高尚,其爱之博大,其情之殷切,使得这朵美丽兰花“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我也很愿意将美丽兰花的馨香传播地更宽广、更久远,于是便有了写下这篇小文的冲动。
  &n...

Read more

当下纪录片制作的反思


郭熙志:毕业于华东师大,深圳电视台海外中心编导,主要从事纪录片拍摄。
王运涛:毕业于郑州大学,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1、怎么拍比拍什么更重要

郭熙志:纪录片作者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我这么多年经历的一种思考。中国纪录片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觉得怎么拍的问题在今天比拍什么更重要。
王运涛:我也觉得,当下中国,纪录片如何传播比纪录片传播什么更重要。纪录片的作者肯定要应运而生,应市场之运而生,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纪录片市场,应该是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

 


郭熙志:中国纪录片和电视传媒有着密切关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