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一文

陈一文(Chen I-wan):英籍华人科学社会学研究者 职称∶工程师 男 民族∶汉 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 祖籍∶广东中山。 无党派人士,信仰马列主义,80年初担任全国青联两届特邀委员。 小学∶北京四民小学、北京西什库小学、北京汇文小学、北京香山慈幼院。 中学∶〔初中〕北京第56中学;〔高中〕北京第110中学。 大学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机械系铸造专业。 毕业后1968-1978年在辽宁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工作过十年,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与技术情报研究工作。 1978年底调到原一机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从事外贸工作。 经部领导批准,1981年初担任〔美国〕嘉利华公司驻北京联络处驻华首席代表。 2000年开始任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02年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2004年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主要贡献∶ 1990年以来,跟踪调查中国特色原始创新天灾预测研究者实践、研究及其困难与阻力。促进国内外天灾预测研究者之间交流与合作,向国外推介中国特色天灾预测经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中国地震局前任宋瑞祥局长写信并给现任陈建民局长及气象局领导写信提出改进地震预测与气象预测、防灾减灾多方面建议。 2003年以来,开展对中国当代科技创新发展、困难与阻力跨学科综合研究。 2004年以来,扩展对能源与环境问题,大气与水的污染问题、严重缺水等问题开展研究,主张“对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水污染与缺水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开放式复杂巨系统问题及能源结构调整对其影响必须做整体综合性分析”,成为在中国揭示大气“氧气枯竭”是“能源与环境”复杂巨系统核心问题的首位学者。 2005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网》〔www.chinainfo.gov.cn〕主页开辟《陈一文先生就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与网友讨论》专栏,发表陈一文160多篇跨学科综合研究系列文章。 陈一文协助创办并担任顾问《山风工作室》网站(http://www.sea3000.net/): 山风工作室网站为中国民间科技研究者和非主流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增进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促进科学原始的探索、创新、求实和自由精神。 已经为八十多位民间科技研究者和非主流科技创新者建立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inc/list/) 《陈一文顾问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发表陈一文更多跨学科整体综合研究系列文章。 主要著作∶ (注:《陈一文顾问网站》上发表有陈一文先生400多篇文章:http://cheniwan.sea3000.net) 1) 《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2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管理》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第九篇《科学学》收录本文“修订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6年6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六卷书《中国科技创新精典文库》第一卷《科教兴国》收录该文“补充修订版”,被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中国档案出版社评为优秀论文。 2) 《减少发生对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压制扼杀的二十四项对策》。 -- 本文为作者2006年10月在《2006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2006年10月收录中国新闻出版社《新时期领导干部理论研究选集》〔p912-926〕,与中国党史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大型文献《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研究选萃》(pp479-495)。 3) 《对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水污染与缺水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开放式复杂巨系统问题及能源结构调整对其影响必须做整体综合性分析》; 4) 《大气“氧气枯竭”是比“全球温室效应”对人类持续健康生存造成更为严重危害的恶果》; 2006年10月30-31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论文集发表该文。 5) 《“氧气枯竭”是对人类已经实际发生的现实危害,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6) 《对传统能源以及新型替代能源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的十八项评价指标》; 2006年10月30-31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论文集发表该文。 7) 《中国必须走世界任何国家从未走过的新型能源环境发展道路!-- 我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科学发展

陈一文:库哈斯为何敢打破中国设计规范所有规则?


央视新楼国外概念设计的工程设计单位Arun工程设计公司2003年5月7日发布新闻稿公开承认:“设计团队正在准备(央视)新楼独特形状提出的工程挑战的详尽解决方案,它们将打破中国设计规范的所有规则。” 库哈斯为什么有恃无恐敢于如此?
 
陈一文:库哈斯央视新楼“概念设计”为什么敢打破中国设计规范所有规则”?
--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二十五条依据中的“依据八”
陈一文([email protected]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Read more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


陈一文顾问2008年8月-9月住首都肿瘤医院期间写出《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四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五条依据。本研究报告为“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二十五条依据。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
陈一文([email protected]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 顾问
《陈一文顾问网站》:http://sea3000.net/cheniwan
...

Read more

陈一文:当代版“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宫殿!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糊涂皇帝。这个皇帝深感现有皇宫实在太小,外形也太一般,欲修建一个令人“震撼”能够成为京城“纪念碑”式的新宫殿。海外留学回来诡异的谋士向皇帝进言,大力推荐他们在海外结识的一位“当代建筑大师”……
 
当代版“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宫殿!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糊涂皇帝。这个皇帝深感现有皇宫实在太小,外形也太一般,欲修建一个令人“震撼”能够成为京城“纪念碑&rd...

Read more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代序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2009年“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案《对“央视新楼不是安全绝对没问题,而是安全存在致命问题”的说明》的依据为陈一文顾问《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
-- “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网》转载《王梦恕:一个院士的两会生活》报道:[1]
---------...

Read more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代前言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是“灾害防御”领域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报告,也是极其典型的“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案例。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代前言”
-- “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
    2003年底以来,本顾问逐步深入研究的大课题为“科技创新社会学”,其中“科技创新”非指一般性&ld...

Read more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编写原则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编写原则”:将所有依据交给读者,让读者能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将所有依据交给读者,让读者能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编写原则
 
对于央视新楼“致命安全问题”专题研究报告是一项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报告,涉及建筑、抗震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勘探、计算机模拟、材料力学、地震风险评估,以及天文地震...

Read more

陈一文:设计施工审查单位认定央视新楼安全无问题


央视新楼的国外概念设计单位、国内结构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建筑安全审查单位均认可“新大楼加大每平方米的用钢量,技术上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以至大楼安全绝对没问题”。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审查单位认定央视新楼“大楼安全绝对没问题”的基本依据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一)
 
世界瞩目的央视新楼已基本竣工,央视两万职工不知何时迁入?
  
央...

Read more

陈一文:建筑界院士专家2005年论文集抨击央视新楼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005年重要论文集《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问题与建议》多位院士、专家发表论文抨击央视新楼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建筑学会专家2005年论文集抨击央视新楼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二)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重要论文集《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问题与建议》“编纂说明”强调:[1]

...

Read more

陈一文:2008年对央视新楼进行的“抗震审查”


记者2008年6月18日从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获悉:今后北京市要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制度,审查率将达到100%。……这次接受审查的建筑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等结构形式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
 
2008年对央视新楼进行的“抗震审查”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三)

Read more

陈一文: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25条依据


多角度多学科学习研究大量资料以及请教多位院士、专家后,本顾问归纳出将逐条论述的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的25条依据。
 
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25条依据
--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四)
 
多角度多学科学习研究大量资料以及请教多位院士、专家后,本顾问归纳出将逐条论述的央视新楼“存在致命安全问题”的25条依据如下:
 

Read more